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推广动态 > 行业动态

推广动态

Promotion dynamics

林草实用技术丨野生菌保育促繁技术

来源:森林云南微信公众号 时间:2024-02-01 10:25:29 阅读251 次

    云南省适宜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菌资源。目前,全省已知野生食用菌800余种,占世界的44.1%,占全国的91.3%。野生食用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由于大多数野生食用菌生长需要与特定的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很难实现人工栽培,野生食用菌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采取有效的保育促繁措施,可增加野生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实现野生食用菌资源可持续利用。

    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是通过“包山育菌”模式,对有野生食用菌的林分进行宿主植物和菌塘(菌窝)保护,辅以林分郁闭度、灌草盖度、枯枝落叶层厚度的调整以及增湿、塔草棚、留种等人工促繁技术措施,不仅能有效解决野生食用菌资源无序乱采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破坏问题,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还可提高单位面积林地内野生食用菌的产量,提高山区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有效延伸产业链,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的林产业发展目标。

    目前,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技术已在昆明市宜良、晋宁、富民、安宁等县(市、区)示范推广3余万亩。

以干巴菌为例,其保育促繁技术主要是:

    调整郁闭度。林地的郁闭度保持在0.65左右,有一定的散射光,较适宜干巴菌生长发育。

割草除灌。在干巴菌生长期间,要随时清理菌塘周围和上方的杂草、灌木和枯枝落叶,避免枯枝落叶掉在正在生长的干巴菌上,影响干巴菌的瓣片生长和品质。

    调整腐殖质厚度。林地的腐殖质太薄或太厚都不利于干巴菌的生长,保持腐殖质厚度在2至3厘米,较有利于干巴菌的生长发育。

    温湿度调控。出菇季节如长时间不下雨,可在干巴菌菌塘周围搭一个小拱棚或草棚遮阴;在干巴菌的菌塘及周围喷水,提高土壤温湿度,促进干巴菌生长。

    掘塘。对于产量持续下降,干旱严重的干巴菌菌塘,可在距离寄主植物0.5米至2.0米(依据树龄决定)或距离原菌塘50厘米左右,适当挖掘20厘米x20厘米x15厘米的土塘。一棵寄主植物或一个菌塘周围挖4个左右,能增加新菌塘,提高产量。

    留种。每20平方米或一个菌塘每年至少保留一个成熟的子实体,任其生长传播孢子。调整子实体生长小气候的常见措施有:遮阴网搭拱棚、枯枝落叶搭拱棚、纱布罩搭拱棚、塑料框罩等。

    规范采收。干巴菌从出菇到成熟需30天左右,采收的最佳时期是子实体出土后的15至20天。菌体高5厘米以上,菌瓣肉质鲜嫩,革质化以前为是佳采收期。当子实体成熟时,扒开周围枯枝落叶及腐殖质,用干净锋利的薄刀片,齐土表将子实体进行横割,割后用潮湿的松毛覆盖在剩余的菌体上。2至3天后,清理菌体基部杂质,用树枝搭建小拱棚或用塑料箩罩上。采收的干巴菌,轻轻放入竹筐、竹篮内,覆盖新鲜树叶、嫩草保鲜。一个菌塘每年可采收2至4次。

典型案例

    借鉴宜良县“包山拾菌”成功经营模式,2020年3月晋宁区发展林下经济“包山拾菌”试点工作正式在二街镇拉开帷幕,鲁黑、肖家营、三家等5个行政村11个村小组首次承包山林2.2万亩,收取承包款77.8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开门红”;王家营、杨柳箐等村小组也打破了集体经济收入零的历史,迈出了盘活集体资源、增加集体收入的崭新一步。2021年,晋宁区发展林下经济“包山拾菌”试点工作扩大到6个行政村16个村民小组,共承包出林地3.26万亩,承包款达145.89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43.77万元,村民分红102.12万元,惠及农户2486户7779人。通过在“包山拾菌”区域辅以调整林分郁闭度、灌草盖度、枯枝落叶层厚度以及增湿、塔草棚、留种等人工促繁技术措施,样地增产60.9%至184.6%,平均增产108.9%。同时,依托“包山拾菌”,晋宁区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及森林乡村的创建工作,带动发展当地森林乡村旅游,达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分享到
416833834@qq.com